有對夫妻進了諮商室,一坐下,太太就眼眶泛著淚,先生則看起來惶惶不安。 太太看了先生一眼,先生搓著雙手回答我:「我半年前外遇被太太發現了,太太提出想離婚…」
在父權社會裡,我們很習慣、甚至鼓勵「男追女」的論述與行為,也很容易合理化甚至一路滑坡:「當我欣賞及喜歡一個人,我就可以『追求』他,我可以耐心等待/守候、一定有一天會打動他(不顧對方意願)」,而導致許多過度追求的情況發生。
聽老師談不安全感,我覺得很同意,因為老師描述的伴侶衝突與焦慮循環,正是我的狀況。我會忍不住因為一點小事懷疑對方、跟別人比較,害怕他會因此喜歡上別人、出軌或背叛我,所以我很努力去控制這一切不要發生。我自己很討厭自己這樣,卻又停不下來...
我們會想要為對方情緒負責,會想要對方感受好一點,當然是因為對方 #是我們重要的人;但是,有時太過在意對方情緒、想為對方情緒負責,這種 #模糊的情緒界限,反而容易造成彼此關係中的爭吵。
「老師您好,我看了《關係黑洞 》一書,裡面提的 #不安全感、#焦慮依附 與 #迴避依附 的概念,對我很有幫助,不過,像書中舉的例子,狀況都相對單純;我很好奇的是...
有一些邀請,比較容易被理解,或是比較容易被好好接住、好好回應; 有一些則可能偽裝成燙手山芋或是手榴彈,需要接球的那一方帶著很多愛、很多勇氣,才能選擇不轉身逃跑或升高戰火反擊。 明白向對方表示出「邀請」,是一件令人感到脆弱的事,它就像是捧著自己肉做的心冒險交給對方。 也因此,如何回應,將會大大影響關係的發展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