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看完了這部小說,實在是太精采了!原本一篇一篇看似獨立的故事,卻在最後匯流,每個情節都有了合理的解釋,而每個人的抉擇與行動,都影響了後面巨大的變化與後果,如同蝴蝶效應一般......
每個故事讓你覺得恐怖的,可能不是裡面的鬼怪,而是那些人放不下的執念、因為自尊受傷而想傷害別人的恨、或是覬覦他人資源的貪、對於自己一念之差心中所出現的惡念的後悔......
或許有些人看到這個主題時,會覺得自己還好:「我覺得我還蠻多朋友的,應該不是邊緣人吧?」有些人甚至會想:「我覺得跟人相處好累!還不如當邊緣人開心一點。」不過,可能我們對於「邊緣」的想像,和這本書說的不同。
我們在「管教」時,是矯正孩子的行為,立訂規則與紀律?還是羞辱孩子的人格,造成傷害?這本書所談論的,正是關於童年時,孩子遭到的「不當管教」,可能對大腦的傷害,以及對情緒、關係的影響......
這本書,是賈伯斯大女兒麗莎的療傷之旅,是她試圖在與父親的相處、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,一層層的誠實面對,自己如何地渴望被愛、甚至渴望爸爸的愛,又如何在這過程中受傷、療傷、自我保護,而慢慢從尋求他人認同中,轉而尋求自我認同的「個體化」過程。
關於憂鬱症發生的原因,可能性非常複雜而莫衷一是;如何可以有效治療憂鬱症,老實說也有部分的爭議。但這本書我之所以推薦,是因為若不討論那些爭議,這本書所提供的是一個主流與實務上相對有效、實用而不過度困難的協助或自助方法。